臺式重金屬銀測定儀的精準檢測依賴光學系統(tǒng)穩(wěn)定性、反應體系潔凈度及設備機械性能,維護需圍繞 “防污染、保精度、延壽命” 三大目標,覆蓋日常清潔、部件保養(yǎng)、校準驗證及環(huán)境控制,形成全周期維護體系。 光學系統(tǒng)是維護核心:比色皿需每次使用后立即清潔,先用純水沖洗殘留顯色液(避免雙硫腙等試劑長期附著),再用 10% 硝酸浸泡 30 分鐘(去除重金屬殘留),最后用純水沖洗并倒置晾干(避免內壁產(chǎn)生水痕)。每月需檢查比色皿透光面是否有劃痕(用強光照射觀察),若出現(xiàn)裂紋或透光率下降(空白吸光度升高)需及時更換(建議備用 2-3 個同批次比色皿)。光源與檢測器需每季度維護:用無塵布擦拭光學窗口(去除灰塵),通過標準濾光片驗證波長精度(460nm 特征波長誤差需≤±1nm),若出現(xiàn)光源閃爍或檢測靈敏度下降(同一標準液吸光度降低 10% 以上),需聯(lián)系廠家更換光源模塊(使用壽命約 5000 小時)。 進樣管路(尤其是與顯色劑接觸的硅膠管)需每周用純水沖洗 3 次(每次 5 分鐘),每月用 5% 硝酸溶液循環(huán)沖洗 10 分鐘(溶解殘留銀離子),防止管路內壁吸附污染物導致進樣量偏差。蠕動泵需每月檢查泵管磨損情況:若管體出現(xiàn)硬化、內壁起毛,需立即更換(常規(guī)泵管壽命約 30 天,高頻使用時縮短至 20 天),更換時注意泵管安裝松緊度(過緊加速磨損,過松導致漏液)。試劑瓶與接口需每兩周清潔:傾倒殘留試劑后用純水沖洗瓶體,接口處用無水乙醇擦拭(去除結晶殘留),密封圈若出現(xiàn)老化(如彈性下降)需及時更換,避免試劑泄漏污染儀器內部。 日常校準需每兩周進行一次單點校準(用中間濃度標準液,如 1.0mg/L 銀標準液),偏差超過 ±5% 時需進行兩點校準(0.1mg/L 和 2.0mg/L),校準曲線相關系數(shù) R2 需≥0.999。每季度需用質控樣(濃度已知的標準樣品)驗證檢測準確性,誤差需控制在 ±3% 以內,若超出范圍需追溯原因(如試劑失效、光路偏移)。長期停用(超過 1 個月)后,需重新進行全量程校準,并用空白溶液連續(xù)檢測 3 次(吸光度波動≤0.005AU),確保儀器基線穩(wěn)定后方可使用。 試劑儲存需嚴格控溫:顯色劑(如雙硫腙溶液)需分裝在棕色瓶中(避免光照),2-8℃冷藏保存(有效期縮短至 7 天),每次取用后立即蓋緊瓶塞(防止溶劑揮發(fā)或氧化)。緩沖液、掩蔽劑等輔助試劑需每月更換一次(即使未用完),配制時標注啟用日期,避免因試劑變質影響顯色反應。儀器運行環(huán)境需控制:放置在恒溫(20-25℃)、避光(避免陽光直射比色池)、無腐蝕性氣體(如實驗室需遠離硝酸、硫化氫等試劑)的工作臺,相對濕度控制在 40%-60%(潮濕環(huán)境需加裝除濕機,防止電路元件受潮)。 建立《儀器維護臺賬》,詳細記錄每次維護內容(如清潔、更換部件、校準數(shù)據(jù))、試劑更換日期及故障處理情況,通過對比歷史數(shù)據(jù)(如校準偏差趨勢)提前預判部件老化(如光源強度逐月下降)。常見故障需及時記錄解決方案:如管路堵塞時的疏通方法、顯色異常時的排查步驟,形成維護手冊便于快速響應。每年需對儀器進行一次全面保養(yǎng)(建議由廠家工程師執(zhí)行),包括光路校準、電路檢測、機械部件潤滑等深度維護,同時評估核心部件狀態(tài)(如檢測器靈敏度、泵體密封性),確定是否需要提前更換易損件。 通過高頻清潔避免重金屬與試劑殘留對檢測的干擾,定期校準確保儀器性能穩(wěn)定,規(guī)范的試劑管理與環(huán)境控制減少外部因素影響??茖W的維護不僅能降低故障發(fā)生率,更能保障檢測數(shù)據(jù)的長期可靠性,為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、工業(yè)質檢等場景提供可信的銀離子濃度數(shù)據(jù)。
|